三级医疗网底不可破!多地出招,提升村医“战斗力”,为村医配备摩托车、冰箱、中药柜、医疗包……
兜住三级医疗网底绝不是单单靠提升村医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来完成的,它需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即良好的政策、村卫生室的环境和医疗条件、村医的综合能力。
解决药品配送困难,
为268个村卫生室发冰箱
山高路远,地势偏僻,对于贫困村民来说去外面看病难上加难。近几年,国家加大投资力度,填补医疗“空白村”,方便了群众就医。不过医生是有了,但一些药品配送难、储存条件差的问题又出现了,该如何解决?
近日,湖北省谷城县政府在石花镇小坦山村举行配发医用冰箱仪式,给全县268个村卫生室各配送医用冰箱。
“有了医用冰箱,以后出诊条件就好多了,不仅为我们节省了开支,也能保障用药安全。”石花镇小坦山村卫生室医生尹维波激动地说。
小坦山村卫生室地处偏远,但要服务周边3000余名村民,一周配送一次药品无法满足用药需求。现在有了医用冰箱,如头孢、磷霉素、克林霉素等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可以更好地保存。
多地出招,提升村医“战斗力”
其实,除了给村卫生室配备医药冰箱外,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填补“空白村”、“村卫生室建设”、“提高村医现代化医学技能”等方面均作出了不同努力。
1.配备摩托车、小轿车,方便村医巡诊
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山坡陡峭、河道纵横,遇上刮风下雨更是山路泥泞难走。为了方便村医进村入户开展诊疗和公卫服务,一些有条件的地区为村医配备了出行设备。
像果洛藏族自治州在2013年的时候就为班玛县32个村的村医发放了摩托车;2017年上海市金山区卫计委为管辖区乡村医生配备新能源小轿车……
2.配备中药柜,鼓励村医开展中医药服务
近年来,村医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可谓是大热,加之近日中医药的新政策频频出台,不难发现振兴发展中医药迎来大好时机。
早在9年前,甘肃省就为乡村名中医所在的村卫生室(共计2000所)全部配置中药柜。该举措适合全国普及,让祖国医学在基层开花绽放的同时,也能让村医增加一部分收入。
3.配备健康管理员,让村医专注诊疗工作
村医留不住,一方面在于待遇及养老问题,另一方面也与日常工作繁重有关,诊疗和公卫要“两手抓”。
在今年北京市曾提出为村医配备“健康管理员”,这样村医就可以专注于基层诊疗工作,以免具有优秀医术的医生荒废技能,变身公卫宣传员。
4.配备高科技“诊疗包”,增加村医自信
过去村医上门只能量量体温、血压,遇到一个胸闷、头痛的病人都不敢治。
去年,广东省阳山县为村医配备了“诊疗包”,里面有远程电子听诊器、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远程电子血糖仪、远程电子体温计等。既提高了村医的诊疗水平,又增加了他们的自信。
5.配备人工智能医生,成为村医小助手
广东省阳山县除为村医配备了高科技“诊疗包”外,还为村医配备了人工智能医生。据悉,它的能力达到中级以上医师(相当于临床主治医师)专业水平,村医带着它出诊遇到疑问时,再跟它“探讨”一下,很快就能有答案。
6.提供免费培训,提高村医水平
村医收入较少,各种花钱学习或进修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就成为了一种负担。今年,四川省北川县拿出250万元培养100名定向培养村医。
政府负责培训,培训所需的吃住、交通等主要费用和辅助培训,则由社会团体捐助。
各地在解决村医工作、生活和学习问题上均放出了大招,从各个方面兜住三级医疗网底。但编辑采访了几位相关地方的村医,从中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倾听基层心声,解决村医实际需求
1.填补“空白村”,选址要适宜
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投资力度,填补医疗“空白村”,但有些村卫生室的选址并不合理,有的距离村民相对较远,有的距离村医较远。
因此,在村卫生室建设过程中,应多考虑群众的就医体验,这也是提高群众满意度的一种体现。
2.基层用药短缺,各个环节要流通
配备医用冰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药品配送周期长和用药安全的问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用药短缺。
只有基层药品的招标、生产、配送、使用等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基层群众用药问题才能得到一定缓解。
3.中医适宜技术大热,建议提高相关收入
不少村医表示,“自己虽开展了针灸、拔罐等服务,但这方面的收入较少,碰上一个老患者有时候可能就不会收钱了。如果能增加这方面的收入或纳入医保报销,就更好了。”
4.各地村医待遇差距大,望全国统一标准
如配备小轿车的事情,全国各地的经济情况不一样。当这一消息出来时,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的村医们羡慕不已。望可以推出一个适合惠及全国各地村医的统一政策。
5.一老一少村医搭配工作,形成优势互补
让村医接受现代化医学技能的学习本是好事,但在现实中,有些年纪大的村医对电脑都使用不明白,更不要说更高科技的设备。
编辑认为,若村卫生室多吸引一些年轻的村医,让年轻村医教会老村医这些现代的仪器设备,老村医传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形成优势互补,对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有很大帮助。